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魚與鯊魚共舞


鯊魚看上去是海洋中最不可能找到盟友的動物,因為它身形巨大、游速很快,是殘酷無情的獵食者,那麼它們怎麼會對鮣魚如此寬宏大量,甚至允許它們把腦袋中奇怪的觸角與鯊魚的下腹部連在一起--最初這被認為是共棲形式--即兩種物種同居,其中一種獲益而另一方未獲益,不過現在廣為流行的看法是,鮣魚不僅在鯊魚大餐之後可以吃點零星碎末,還為鯊魚清理下側表面的的寄生物。






註: 上面網址中還有其他互利共生的動物例子.

感想

動物究竟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做事會否有自己的目的? 有自己的autonomy?

現在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是沒有的.
而從生物懂得互利共生的例子中, 也許可以推想動物有目的行事的可能性.

如果純以生物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係, 鯊魚應該會吃掉鮣魚.

鯊魚不吃牠們, 是因為鯊魚有一定程度的意識, 知道鮣魚在幫自己, 又或者是知道吃掉鮣魚的後果是沒了替自己清理下側寄生物的魚兒們.
所以, 牠們要忍口, 才能達到目的.

上面的網址有更多的例子.

例如"清潔蟹爬進鰻魚嘴覓食物"這篇中就與剛才鯊魚的例子相似.
動物們都不會把清潔蟹吃掉.

又例如"拳擊蟹拿海葵防天敵"這篇.

雖然有人說動物求生是本能, 不涉及目的.
不錯, 當動物受到威協時所做的例如逃跑等, 都可以被說成是本能.
可是, 當動物未受到生命威協時也能夠未雨綢繆,
就像人類在野外生活會築起籬笆預防猛獸來襲一樣,
這不是受襲時的本能反應, 而是有預謀有目的的防衛行為.

此, 我認為各種動物均有其不同程度的自主性, 有其目的而行事.

這只差在程度上多與少的分別而已.
所以, 我認為所有生命都應該被尊重的, 有著不同的值得被尊重的程度.

老鷹抓小雞 勇雞護子奮戰亡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老鷹抓小雞,母雞護小雞,真實版!

一隻猛禽類鳳頭蒼鷹日前侵入台中市「蓮荷果」農場一處雞舍覓食,雞爸爸、雞媽媽奮勇禦敵,雖保住8隻小雞,母雞卻被當場咬死,公雞也因背腹受傷,2天後傷重不治,倖存的小雞失去雙親,哀鳴不已,農場主人要將這對雞夫妻葬在一起,並立牌紀念這段感人故事。

公雞母雞 力抗蒼鷹

「老鷹展開大翅在雞舍裡往下俯衝,利爪緊抓公雞,尖嘴就往背上啃咬,我簡直嚇壞了!」蓮荷果農場主人許晉田回憶當時老鷹抓小雞,母雞戰死,公雞被攻擊的情景,仍然氣急敗壞。

前天清晨許晉田到雞舍準備餵雞,卻見到雞舍裡雞毛滿天飛,雞叫四起,一隻鳳頭蒼鷹在雞舍裡飛衝,不斷攻擊公雞,公雞飛翅抵抗逃竄,一旁母雞雞毛已經被老鷹咬掉大半,全身傷痕累累,癱死在雞舍裡,才孵化2週的一群小雞四處逃散,鐵網上還夾著2隻小雞屍體。

農場主人 協助抓鷹

許晉田見狀,衝入雞舍要救雞,老鷹才嚇得飛竄,鑽進圍住雞舍的兩層鐵網縫隙,他趕緊動手壓住控制行動,再叫來農場的經理呂明聰,順利抓住老鷹。

許晉田說,一週前母雞帶著小雞在雞舍外溜達,就見過這隻老鷹從高空俯衝,用利爪要抓小雞,當時12隻小雞還圍在母雞旁,只見母雞展翅高揮尖叫,老鷹覓食失敗後離去,這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老鷹抓小雞,母雞護小雞」的親情力量。

沒想到隔了一星期,老鷹趁著夜色從雞棚上方的火龍果林入侵,在雞舍裡抓小雞,母雞護子心切,擋在小雞前頭展翅抵抗,老鷹抓走4隻小雞,雞屍卡在雞舍的鐵網,有些掉在水溝裡,許晉田氣憤地說,這隻老鷹很貪心,來回雞舍好幾回,公雞、母雞奮勇禦敵,犧牲自己生命,才保住了8隻小雞。

捨命故事 立牌紀念

公雞和母雞英勇大戰老鷹,母雞當場死亡,公雞背腹重傷,2天後也傷重死亡。

小雞沒了雞媽媽照顧,不斷啾啾叫。平時照顧雞群的許晉田相當難過,看到公雞、母雞捨命護子的偉大親情,要將夫妻倆埋葬在一塊,並豎立紀念牌。


資料來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feb/7/today-so1.htm


感想

事實上, 動物和人一樣有牠們的親情和有牠們的群體, 像人類一樣.
牠們有一定程度上的生命價值.
因此, 人類也應該尊重牠們的生命, 不要肆意濫加痛苦於牠們身上.

Dog choked, kicked and thrown, resulting in death

撮要(中文):

美國一位十九男子由於妒忌, 認為其二十一歲女朋友關心她的狗兒多於關心他, 因此他抓著狗兒使牠窒息, 又把牠摔在地上踢牠, 令牠最終死亡.

該男子被裁定罪成.


內文

Incident Date: Saturday, Mar 7, 2009
County: Anne Arundel

Charges: Felony CTA
Disposition: Convicted



An Annapolis man was arrested Saturday after police said he killed his girlfriend's dog, city police said.

The 21-year-old woman told police her boyfriend had killed her 3- month-old rat terrier at their home on President Street at 2 a.m. The woman said she and her boyfriend were arguing.

The boyfriend told her he was going to kill the dog because the woman cared about it more than him, police said.

Then he grabbed the puppy, choked it, threw it to the ground and kicked it. The dog eventually died.

Donte W. McCreary, 19, of President Street, was charged with mutilating an animal and animal cruelty, police said.

He also was served with an open warrant for second-degree assault and reckless endangerment from a prior incident, according to reports.



Source: http://www.pet-abuse.com/cases/15740/MD/US/




更多有關虐待動物的犯罪資料庫:
http://www.pet-abuse.com/database/




個人感想:


人類的妒忌心真強.
無論對其他人還是對動物, 人類也會妒忌, 也會對他/牠們作出傷害.

這篇之中, 該男子認為女朋友關心狗兒多於關心他.
就像普世價值之中, 大家也會認為應該重視人多於重視其他生物.
可笑的是, 這篇中的男子那些行為, 又合乎作為"人"的行徑嗎?

不過, 值得反思的是, 現在有些人的確關心寵物更甚於關心其他人...
在香港, 不難發現身邊不少認識的人會把自己的寵物說成是自己的寶貝兒女.
我不是說不應該關心牠們, 只是覺得程度上應該要有分別而已.

為甚麼要有分別?
不是因為牠們是貓是狗而我們是人, 而是生命價值的問題.
自我意識, 甚至對未來的計劃和腦部的發展程度等, 人類比牠們更為優勝.
因此, 正常情況之下, 人類應該比貓狗有更高的生命價值.
我們應該重視貓狗等寵物的生命價值, 去尊重牠們.
可是, 切勿因此把牠們看成比人類更為重要!

剛想起電影<<2012>>之中有人帶著她的狗兒逃難,
戲內說方舟空間有限, 所以盡量救的都是人,
除了每種動物都帶點之外, 空間都是留給人的.
但倘若(如果)將來人類真的面對大災難, 而我們發展到一個地步把寵物看成比正常人更重要的話, 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到時可能會對你說: 我們不打算救你, 因為要留空間給狗兒貓兒...那真是可悲的結果.


另外, 虐待動物的犯罪資料庫中, 看到不同國家, 與及五花八門的虐待動物手段...
真的不明白人們怎麼可以這般殘忍...
他們真的是"人"嗎?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黑熊天使!!


1993年,亞洲動物基金的創辦人暨執行總監謝羅便臣女士MBE走進了中國的一個養熊場,眼前的一切令她驚駭:

「那是一個酷刑室,一個動物的地獄。正如你所看到的,牠們根本無法活動、無法站立、無法轉身,牠們只能將掌爪 伸出鐵籠取食物充飢。」


謝羅便臣女士親眼目睹亞洲黑熊(也稱月熊,因其胸部有新月形黃毛而得名)被囚禁在狹窄的鐵籠裡,腹部給植入已生銹的金屬導管,用以抽取膽汁作中藥用途。後 來,她發現這種膽汁可以被更便宜的草藥及人工合成葯品完全替代。 從此,謝羅便臣女士在中國埋首工作,努力不懈地與中國各政府部門協商及建立共識,為的就是要終止這種殘忍的行業。

謝羅便臣女士的不辭勞苦終於獲得回報。

2000年7月,亞洲動物基金、中國野生動物護協會及四川林業廳共同簽訂里程碑式的協議,宣布釋放500隻 被囚禁於四川養熊場的黑熊,及為將來中國全面淘汰養熊業而努力,並推廣以草藥替代熊膽入藥。這項協議是中國政府與國外動物福利組織簽署的首項協定。

《拯救黑熊》進行得如火如荼!
2000
10月至今,政府已關閉了超過39個養熊場,139頭黑熊被拯救及運抵亞洲動物基金位於四川的黑熊救護中心。剛抵埗時,黑熊的健康狀況惡劣得叫 人憂心牠們不僅瘦骨嶙峋及孱弱不堪,而且更表現得惶恐受驚。然而,經過工作人員及獸醫的悉心照顧及治療之後,大部分的黑熊終於能夠康復過來!

黑熊的康復時間需時數個月,但可惜的是,這些黑熊未能被送返大自然。因為這些黑熊當中,有的傷殘及沒有自衛能力,有的在養熊場內人工繁殖,有的自幼已被捕 捉飼養,牠們根本完全缺乏基本的野外求生技能。因此,亞洲動物基金正興建一所永久的庇護中心,讓黑熊們在優美的竹林內無憂無慮的生活。庇護中心及配套的教 育村是我們透過教育改寫黑熊苦難現狀的關鍵。亞洲動物基金的拯救黑熊行動,亦大幅提升了中國的動物福利概念。


YU TUNG HUNG(gp1) 感受:

本人反對為了熊的膽汁,活生生抽出其膽汁,不理會牠受的痛苦,牠們還囚禁在狹窄的鐵籠裡,腹部給植入已生銹的金屬導管,用以抽取膽汁作中藥用途,這些黑熊很是可憐啊, 幸好黑熊天使拯教牠們呢

記得孟子曾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可見古人巳視熊掌為美食,可憐的熊就為此而喪命啦!康德認為只有人才具有德道,而動物是沒有這個本性,所以動物與人不是平等。不過,儘管如此,人對待動物也不可以殘忍,因為這是有違我們作為道德的。

*http://www.animalsasia.org/index.php?UID=9DAYDH13T1Q 亞洲動物基 金

*http://www.kejianhome.com/lunwen/449/583/79975.html《康德的动物道德地位说_哲学理论论》

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動物之道德倫理的關係 (發布者:余冬鴻)

錢永祥教授談論關於動物之道德倫理的關係

2010.05.20 ◎王俞婷 邱博楷 陳其 報導


人類不應該不去了解 動物

錢永祥教授強調,動物在公共討論空間中較不受注意,然而我們生活中卻離不開動物,我們不應該不去了解動物。錢教授將動物主要分成食用動 物、實驗動物、同伴動物、野生動物,然而對於這些動物之倫理道德如何定義,人類一直有三大挑戰:學術專業程度、高 度爭議性,以及最後一則,人作為不會說話之動物的代言人是否恰當。

談到學術專業,錢教授認為動物倫理學在這方面一直很少人探討,缺乏論述;另外因為動物和我們生活的利害息息相關, 所以談及動物平等時總是產生高度爭議;動物不會說話,而沒有辦法抗議,身為代言人的人類,或許在價值觀上錯認了道德對錯,而使動物倫理反而受到歪曲的解釋。

此外,錢教授認為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或是態度並不一定等同道德態度。我們與動物相處的方式不一,如撲殺、畜養、烹煮行為等,但人類經常 探究的缺失僅止於行為在行政上的疏失,而沒有注意到該有的道德觀點。例如,我們撲殺了數百萬隻我們所畜養的豬隻 或 雞隻,卻只注意撲殺過程的完整,沒有重視動物的主體性。

動物也有其道德存在之必要

錢教授進一步表示,我們能在人的身上找出某種具有道德地位的特色,亦即道德考量適用的 對象。他進一步地引用了三個理論來論述在動物身上也是有道德存在的。

第一種是邊沁式的效益主義,主張人身上具有道德意義的事物是「利害」
(interests)
,人之所以有利害可 言,是因為人類能夠感受到痛苦和快樂,而因為動物和人一樣都能感受到痛苦,所以動物也具有利害,也具有道德意義。教授舉了一個例子: 我們無法從植物人身上觀察出他是否有感知痛苦與快樂的能力,但我們依然會他/她付出感情,那更何況是具有感知痛 苦與快樂之能力的動物呢?

第二種是康德式的本務論,主張人身上具有道德意義的是「內在價值」,在思考生命的道德意義時,我們要關注的是他自己所認為其本身之價 值,生命的過程只能透過自己本身經驗才能感知,只要他們能夠感受,他們就具有內在價值,而因大多數的動物都滿足此標 準,因此牠們也具有道德意義。


第三種是亞里斯多德式的完美主義,主張人身上具有的道德意義是「盡性」,也就是涉及生命品質之運作,人應該運用一些能力或條件來使生 命得以充分發揮,達到一個完美的狀態,一個正義的社會就該保證人們能平等享有這些能力,而動物雖然無法擁有跟人類一 樣的能力,但人類不能剝奪牠們運作的權利。完美主義者會反對將動物置於動物園或是籠子內,因為人類剝奪了讓動物依著自然天性生活的權 利。

以校狗為例──我們對待牠們的方式對嗎?

在最後提問的時間,有同學問到教授對校狗的看法。錢教授認為對於校內有狗這件事情應該要放在一個更大的脈絡下來談。首先是流浪狗的「出 現」──牠的出現絕對不是牠自己造成的,而是人為的結果;再者是環境的建構──狗兒出先在開放空間中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我們在建構這個環境時卻沒評估到這些狗的存在,現在狗出現在這裡應該要怪誰呢?第三,對狗的反應──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該如何 跟陌生人打交道、遭受到別人的危害時該如何處理,但人們對於如何跟狗打交道,卻不像前者一樣,有被普遍性地教導。教授 希望大家可以記得這三點脈絡,反思我們人類自己。當我們以「狗對人類具有威脅性」為由將狗驅離時,這樣做在道德上是否正確呢?我們對 於如何讓自己不受到狗的威脅有努力過嗎?對於流浪狗的出現,身為有較高的道德能力的人類,是否也該賦予相對的道德責
任 呢?

在演講結束後,錢教授私下回應了對於學校將在下禮拜實行捕狗的這件事。如同前面所講,校園是個開放空間,狗是不可能不進來的,因此把校 園裡面的狗抓走並不能解決問題;反之,在校園裡面的狗因具有地盤性,當達到一定數量後便不容易再有更多的狗進來。 如果對於校內的狗的習性已有瞭解,讓舊的狗繼續待在校園並不是件壞事,反之,新的狗進來了大家反而不知道牠的習性。在這樣子的脈絡下 看,捕狗並非最治本的方式。

平等與道德實踐之路還很長

最後,錢教授認為這是一個在當下十分具有爭議性的議題,因此他並不期待每人都能接受 它,但他希望這能夠是個發端,讓大家開始省思到動物與人之間的關係與道德聯繫。人類一路走來,不外乎就是一個消弭歧視與偏見的過程。 奴隸、性別與種族的偏見都陸陸續續地得以減緩。錢教授期望有一天,人類能以更加平等而道德的態度來對待動物。

文章來源:http://nthuradical.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22.html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研究:黑猩猩對於死亡的反應 與人類相似

(法新社)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15:50

(法新社華盛頓 26日電) 根據今天出爐的研究報告,進化上與人類最接近的黑猩猩,對於死亡的反應與人類相似。

科學家研究2個案例來取得結論,一是住在蘇格蘭 野生動物園的小群落,對於年邁母黑猩猩死亡有何反應;二是兩隻野生母猩猩,在幼猩死亡後數週後仍無法放下幼猩的屍體。

率領第1項研究的安德森(James Anderson)在27日出版的美國 期刊「當代生物」(Current Biology)寫道,根據研究發現和觀察,「黑猩猩對於死亡的反應、對於垂死同伴的反應,包括牠們對死亡的認知,發展程度往往比過去一般看法還要高」。

根據拍攝到的畫面,年邁母黑猩猩死亡前數日,其他猩猩非常沉默,也十分顧及這隻母猩猩所需。母猩猩斷氣前,其他猩猩會擦洗、擁抱牠,看牠是否還活著。

研究人員指出,當牠死亡,這群猩猩會避開遺體,但不久之後,過世母猩猩的長女會回到遺體旁,一直陪到天亮。

安德森寫道,「黑猩猩針對垂死母猩猩的行為,與我們人類在年邁長輩垂死時的反應,有許多相似之處,儘管黑猩猩沒有宗教信仰或喪禮。」

由牛津 大學(Oxford University)畢洛(Dora Biro)率領的第2個研究,研究小組則在幾內亞博蘇(Bossou)附近森林的一個半隔離黑猩猩群落,目睹兩隻小猩猩死亡。

畢洛寫道,「我們在兩個案例都觀察到黑猩猩媽媽對幼猩死亡的驚人反應,牠們在幼猩死後數週、甚至數月,還會抱著屍體四處走動。」(譯者:中央社蔡佳敏)

.



資源來源: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427/8/hpir.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想:

這篇說到黑猩猩對死亡, 對生命的認知, 以及牠們對牠們族群中的同類去世時的反應, 與人類極為相似.

明顯地, 牠們對生命是有知覺的.

人類面對親人死亡的方法, 是舉辦儀式; 而黑猩猩群的方法, 是離開死者附近, 長女會先回來替死者"守夜".

如果以自我對生命的意識, 又或以能夠創造工具和群體社交生活等能力來判斷, 黑猩猩是否應該被當作person看待呢?

一個在堂上提及過很多次的問題:
假如兩個活一個, 會選擇人還是黑猩猩呢?
又或者二選一, 會選身患末期病患/唐氏綜合症/嚴重老人痴呆的人, 還是黑猩猩呢?




P.S.:
終於懂得怎新增文章...
之前兩三篇要勞煩黃同學替我貼文, 感激不盡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