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海鮮選擇大行動 - 藍鰭吞拿魚正面臨危機﹗

在香港,藍鰭吞拿魚被視為一種名貴的食材。許多人似乎並未察覺這魚類品種正面臨重大的威脅 - 不受監控的捕撈活動,使其漁業資源遭過度捕撈,漁民甚至連幼魚也不放過,令藍鰭吞拿魚走向滅絕的危機。隨著世界各地奢華的飲食風尚漸趨流行,三個不同品種的藍鰭吞拿魚:南方藍鰭吞拿魚(南半球海域)、太平洋藍鰭吞拿魚(印度太平洋)、北方藍鰭吞拿魚(大西洋與地中海),相繼遭到大量捕撈,以滿足人類味覺的享受。愈是稀有的品種便賣得愈高價錢,但同時牠們亦愈接近商業性絕種的危機,意味著人類日後能捕獲藍鰭吞拿魚以供市場食用的機會極微。

和其他稀有海洋物種一樣,藍鰭吞拿魚並沒有代替品。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海洋中最具速度的魚類-藍鰭吞拿魚。

生態特徵

藍鰭吞拿魚共分三個品種:南方藍鰭吞拿魚、北方藍鰭吞拿魚及太平洋藍鰭吞拿魚。其中太平洋藍鰭吞拿魚的成熟期為3-5年;南、北方藍鰭吞拿魚則需要8-14年才發育成熟。藍鰭吞拿魚習慣群聚在一起進行繁殖及餵飼幼苗,此特徵令其更容易受捕魚壓力影響。

過度捕撈的影響

在三個品種當中,南、北方藍鰭吞拿魚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證據顯示太平洋藍鰭吞拿魚已遭過度捕撈。在過去數十年,藍鰭吞拿魚的數量大幅減少。自七十年代起,北方藍鰭吞拿魚的數目已下降超過九成,而南方藍鰭吞拿魚的數目亦減少了八成半。目前,在國際水域內,捕撈藍鰭吞拿魚並不受任何配額制度或法律條例規管。在日本,大量未成熟的太平洋藍鰭吞拿魚遭到當地漁民捕殺,把藍鰭吞拿魚推向絕種邊緣。

拯救藍鰭吞拿魚 - 刻不容緩!

如果我們不立即加強保育行動,藍鰭吞拿魚將於地球的自然生態環境中消失。事實上,港人近年已開始注意保育問題。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於2005年進行的問卷調查,九成七受訪人士表示願意停止食用瀕危動物。大家在享受佳餚美饌的同時,亦不要忘記,食用稀有的海洋生物,是需要承擔沉重的代價的。

資源來源: http://apps.wwf.org.hk/seafood/chi/bluefintuna/index.php

2 則留言:

  1. 個人意見:

    1.
    人當然有選擇食物的權利, 正所謂弱肉強食.
    若因為動物有生命而不准吃的話, 那麼現在人類每天都吃的都不能吃了, 因為即使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2.
    可是, 是否所有有生命都能吃的?
    那麼人肉又應該吃嗎?
    大家也會說不.
    原因正是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若人肉是准許吃的, 那麼每個人也活在有隨時都可能殺被吃掉的世界, 每個人也會生活在有生命威協的恐懼之中.
    萬一死亡了, 自己的將來則會變成了空想.

    3.
    那麼為甚麼有些生命可以吃掉, 有些不能?
    怎去界定那些可以吃?
    我們怕生活在失去生命的恐懼中, 是因為我們有我們的自我意識. 更重要的是, 我們會因為我們的自我意識而想去建立自己的將來.

    4.
    所以, 我認為這種魚是可以被吃的, 因為他們沒有能夠去建立自己未來的意識.

    5.
    但是, 想深一層的話, 人類想吃這種魚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因為三文魚的美味可口. 若果人類再這樣吃下去, 這種魚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面臨絕種的危機了.
    到時候, 人類就不能夠再吃這種美食了.
    若然人類真的是會建立自己更好未來的物種, 就不應滅絕了未來人類能夠吃這種美食的機會, 應該暫停大量捕獵這物種, 讓牠們繁衍到一定數量後, 再作食用.

    回覆刪除
  2. YU TUNG HUNG gp12010/6/13 上午10:42

    康德認為只有人才具有德道,而動物是沒有這個本性,所以動物與人不是平等。不過,儘管如此,人對待動物也不可以殘忍,因為這是有違我們作為道德的人格存在。
    動物是否有決定生存權,人類否決的方式,是否合於人道,這仍是可以選擇的。為了取得動物某部份的身體,我們怎樣對待牠們呢?
    捕鯊魚,為了美味的魚翅,許多鯊魚遭到非人道殺害;為了熊的膽汁,活生生抽出膽汁,不理會牠受的痛苦(現有團体興起了, 保障牠們如亞洲動物基金)
    過若得不到世界的認同, 單一某團體支持....?筆者的意見,他們的工作孤掌難鳴,但是因著互聯網的發展,動物權益的理念漸獲認同,相對頑固的保守勢力,還是強弱懸殊,時間站在那一邊?人類真要到趕盡殺絕其他生物時才後悔嗎?希望不會罷﹗
    *http://www.kejianhome.com/lunwen/449/583/79975.html《康德的动物道德地位说_哲学理论论》
    *www.tudou.com
    星期二档案20100608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 星期二档案 惜食海中鮮
    *http://www.animalsasia.org/index.php?UID=9DAYDH13T1Q 亞洲動物基 金

    回覆刪除